陰天,最好的時光是坐在房間里消遣時光,看書,有凈心的儀式感。
在簡陋的茶具前等待水沸,這個過程,可以將俗事瑣碎暫擱一旁,不作置問。茶要應景選擇,陰雨天空氣潮濕,茶的選擇當以紅茶為主,金駿眉、水仙或者普洱,不一定價格昂貴,但一定得合口味,入口綿厚、香醇、有質感,輕微苦澀之后,便有微微回甘。
將茶葉置入杯中,水開了。撇去浮沫,第一泡茶的色澤金黃澄透,好似人生的黃金時期,像極了生命力最為旺盛的少年,奔放、火熱、灑脫,有使不完的力。三歲的兒子知道茶已泡好,搬來小凳子,緩緩爬了上來。他愛喝茶,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,他不懂,待一杯茶涼了些,就端起來吮入口中,臉上滿是愉悅的神情。我看著他“小大人”的模樣,覺得好笑,他又來一句:“茶要慢慢喝?!币苍S,他所指并非什么人生哲理,但從黃童稚子的口中說出,味道就不一樣,頓覺他美好的天性竟與茶水一樣給人無限的聯想,那茶香、茶韻,便悠悠地浮上唇齒……
一杯茶入口,書可以捧起。我有書籍五百來冊,被閑暇時光拆解開來,并與我產生“讀”的緣分的并不多。大致在雨天讀書,收獲最多的是雨聲,其次才是書上的內容,雨聲在耳膜里來回共振,產生久遠的回響,有時會恍惚,究竟是我在讀書,還是書在讀我;若我讀的是書,那書何以讀我?這樣的疑問穿梭其間,使我不能釋懷文字的宿命感與作用,如雨水一樣滋養大地萬物,還是如雨水一樣奔赴到海不復還,或者它隱遁在你身體的秘處,須得在某個時間節點上,被一把鑰匙開啟,而后你頓覺原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理,須得加上人生的閱歷,才能發揮它隱匿的功效。
書讀到盡情處,時光才慢慢進入佳境,端起一杯茶入口,讓跳躍的字在茶水中完成共鳴,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,在某一時刻發生了化學反應,于身體深處,窖藏,或者收獲。茶的溫度剛好,舌尖上的厚重感就增加幾許,眼眸落在書頁間,為有趣的情節而感到愉悅,這愉悅的瞬間,耳畔像是有了吟誦之聲: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?!?/p>
所以,書讀百遍,茶香其義自現。我頓覺什么樣的人就得配什么樣的茶,喝得順口,就是一泡好茶,與價格無關。正如我現在看書,如果我在地攤上看中某本書籍,就算這本書陳舊或者發黃,甚至有個別的錯別字,但是我看得很舒服,并從中看到了我所樂于看到的,或者學習到某種有用的知識,那么這樣的書即使價格便宜,也頗有價值。所以,在我看來,茶與書,同理。
這一日,任憑外面的雨勢不減,我亦不感到悲傷。茶水的余溫仍在,水壺里的水又開始沸騰,再次澆注在茶葉上,舒展的茶葉,有了一種向上的美感,好似舒展的春色,讓我感覺到迎面而來的和風,風中有細膩的香、甜,鼻息隨茶的芬芳兀自深吸,沁入心肺。那氤氳在茶杯上的茶香,似乎是大山被封印之前的霧氣,此刻解封,自然重現。
喝完十來杯之后,茶色由深轉淺,好似白晝的時光,被雨下得所剩無幾,黃昏在雨天顯得不那么隆重,至少,灰蒙蒙的天空將黃昏壓抑得沒有了本屬于它的色澤。之后,昏沉沉進入黑夜,外面的路燈亮起來,不比城市的繁華,農村的路燈顯得頹廢,多了一種迷離感,被雨絲沖撞,光的折射步履蹣跚,土坑里、水泥路上、墻面上,光線零零散散,卻又無處可逃。茶漸漸涼了,我問兒子還喝不,他說:“喝飽了?!蔽冶闩c兒子收了茶具。我心想,小小年紀的他知道節制,亦是好事。
而這一日的時光,若是問我在書中收獲了什么,我無法回答,也許有,也許什么都沒有。若是問我茶水的滋味如何,我亦無法答出,專業事交給專業人。我和兒子,喝出了一段小小的人生,這段他也許會記住,也許不會,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?茶已入心,書已潤智,陪伴成長,足矣!足矣!
來源:廈門日報
- 我的微信
-
- 微信公眾號
-
評論